历史名人詹思谦

2021年12月31日 09:30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林华

  天马街道和平村有一历史名人詹思谦墓,虽然该墓已被泥沙淤积,但还可以隐约看到一些陪葬石马的局部。詹思谦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他的一些传闻至今仍被人口口相传。

  身居要职为官清廉

  詹思谦是常山后园人,据光绪《常山县志》载:詹思谦,字牧甫、号洞源,明万历甲戌(1574)进士。以工部主事补刑部。恤刑江南,雪休宁呈任卿狱,迁成都知府,苗獐叛,督士治兵讨之,升河南副使,调潼关,再调密云,以事谪知永平府。时川兵征倭还,多行剽掠,公移檄听点,川兵宵遁,任至辽东参政。留有《詹思谦游稿》、《平蛮诗》等,殁后入祀乡贤。

  詹思谦为官清廉,深得百姓好评。他任知府期间曾有一远房亲戚带一朋友到他家,朋友以送茶叶为名向他行贿。其意是他那朋友的儿子已考上秀才,想通过詹思谦给他谋个一官半职。詹思谦掂着装茶叶的盒,感觉份量不对,茶叶哪有这么重的。于是他正色道:“谋官者,须走正道。凭才学,考中为好。走捷径,有违公平。赁疏亲,难纳人才。”说得亲戚的朋友脸红耳赤,尽显拘泥之态。詹思谦告诉他让儿子抓紧温习文章及功课,来年将通过考试招收县衙和府衙相关文书职员。送别时,詹思谦将装有银子的茶叶盒退还给亲戚的朋友。此举令众多百姓对他表示欣佩,并给予赞扬。

  有一年詹思谦老母患病,一些部下及投机钻营者借此机会向他母亲送钱送物。詹思谦得知后,决定除亲戚外,其他所有人的随礼都全数退回。

  詹思谦在位期间,从不利用公款吃喝,凡亲戚朋友及其他非公事的官员到他这里,他都自掏腰包招待。百姓中曾流传说:“清官詹思谦,受贿不沾边。廉洁又简朴,吃饭自掏钱。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为人站得正,从不擅用权。

  崇尚文学教育后人

  詹思谦不仅为官清廉,并兼修文学,擅长诗词、文章字字珠玑,深得后人颂扬。他非常重视弘扬办学育人,每次省亲都要与乡贤交流,详细了解当地习俗及乡民生活情况,尤其是得知贫穷人家子弟无钱上学的情况后,他慷慨资助,让他们能免费上学。他常说:“有知识才能进步,才能接受新的事物;没有知识就好比瞎子、聋子,社会难以发展。”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当时办学风气日盛,孩童念书颇成时尚,有的成人也利用晚上在油灯下练字习文。

  一次,詹思谦省亲时,专与私塾老师谈论教学情况,私塾先生说:如今虽然学习风气好转了,但一些穷人家孩童即使免了学费,仍不能静心就学。詹思谦问何故?先生说:穷人家都指望孩童帮做家务,如砍柴、采猪草等。所以上学时间难保证,即使来了却不能专心听讲。詹思谦说:这样应改变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又不至于因丢了家务而遭受家长的训斥。他还建议说: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夜间静思解答,在课堂上要善于让学生之间多多交流,注重取长补短,加强启发性教育。同时要注重学生之间一对一帮扶,由学习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结对,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又能在学习成绩上更有促进。

  教师听了詹思谦的话,顿觉醒悟,依法从之,果然受益明显。

  一心为善扶贫帮困

  对贫穷人的资助,是詹思谦的一大乐趣。有一次他省亲时,了解到有位70多岁的老人,常年患病,唯一一个儿子非常懒惰,家中一贫如洗,常常饔飧不继。詹思谦拿钱赠给老人,并与他儿子促膝细谈,向他讲人生,讲孝道,讲亲情,讲礼仪等。说得老人的儿子如面红耳赤,后来一改懒惰之陋习,勤劳而作,孝敬老父。一年后,家境明显好转。老人常念叨说:感谢詹大人的教诲,令犬子能浪子回头,实乃再生父母。

  有一老年夫妻常年生病,仅一轻度智障的儿子本来可干些简单的农活,不幸有次上山砍柴左腿摔断,无钱医治。詹思谦知道后,主动帮他请了擅长治骨伤的郎中给他医治,并对郎中说:“请你全力医治青年人的腿,多少费用我来结。”郎中先生说:“该腿固定好后,主要通过中药调治,大人就不要讲医药费了。”

  另一70多岁的孤寡老人因早年患风湿病,年纪大了无钱用药,生活异常艰难。詹思谦知道后,立即同村庄主事说:“请你安排好这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所需费用通过村里出面让村民们捐一点,不够部分由我承担。”

  詹思谦扶贫帮困的行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高度赞扬,并在他的推动下,一些富裕的人也纷纷效仿,扶贫帮困成为时尚,在当时形成了困难群体有人帮助,孤寡老人有人照料的良好风气。

  墓葬天安百姓敬仰

  明代时,常山后园詹姓能人辈出,人丁辉煌,詹姓曾到常山好多地方寻觅葬坟之地,其中就找到天安村(原袁青口)这里一山坞里。此处形似太师椅,前面开阔,后有山冈,沙石土质不积水,雨后地面旋即干。当地百姓是舍不得给别人葬墓的。但听说是清官詹思谦的墓葬于此地,百姓们不仅不反对,而且十分赞同。村里有一读过私塾的老人说:“好地葬好官,就像好鞍配好马,詹参政的事迹我们早有耳闻,这样的好官葬于这里是大家的福气,更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世代要以他为榜样,做好人,当好官,一身正气,传世流芳。”

  为了让葬墓顺利,当地人自发提前修路,砍掉山边的荆棘。出殡那天,村民自发加入送葬队伍,披麻戴孝,浩浩荡荡,大家用行动和言行充分表示对这位名人、清官的哀悼。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