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两浙首站”考析

2022年01月06日 09:58 来源: 作者: 编辑:钱志勤

  王春国

  美丽钱塘江源头常山县,史称“两浙首站”,并且,有碑之考,有史所载。

  所谓“两浙”,这要从唐朝初年说起。

  历史上,从汉代开始就出现“道”之概念,当时,道与县同级别的,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而到了唐朝初年,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然,随之节度使制的施行,地方实权渐渐被其掌握后,“道”就演变为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因为,节度使是唐朝的一个官职,从初设的军事长官演变为军、民、财三政于一身的地方区域长官。

  江南道,就是当时十道之一,辖江苏(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等地。唐朝道制,后又分为十五道。“江南道”就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

  唐肃宗皇帝,即公元758年,江南东道被分成浙东路、浙西路。江南西道,就成了后来的“江西”了。当时,全国许多地仍然还称“道”。

  其实,真正废除道而置路制是在宋太宗末期。各路设转运使,逐渐成为高级行政区,为后来的省制开启了先河。

  推行路制,钱塘江两岸的常州、苏州、润州(镇江)、杭州、湖州、秀州(嘉兴)、睦州、等七州为浙路;越州、明州(宁波)、台州、婺州、衢州、温州、处州(丽水)等七州为浙东路。

  两浙路屡分屡合,但不管怎么说,两浙路就不同其他路,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浙东、西路在财政上实乃为一路,仅设一司,通管两路财赋,在转运使司在行使监察职权时,仍同于提刑、提举司,只是则重东、西路的分工,故称“两浙路”。

  两浙路治所《舆地纪胜》卷40《两浙东路口绍兴府监司沿革提举司》条记叙较为完整:“初置司,合两浙为一路,治苏州。寻徒杭州,宣和未分为东、西两路,东路治越。但,史学界仍对两浙路治的演绎有争议不决。”

  让史学家去考析吧,不管怎么说两浙路的区域概念已清晰,常山是两浙东路衢州府的一个县,处在与江西交界的边际。

  “两浙首站”的命名,由来于“两浙路”地方行政区名。“首站”特指南方八省达京之土的第一站。

  常山县,自唐朝肃宗皇帝时,即公元758年,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分立后,就成为两浙路的边际县,也就是那时起,出常山通闽赣湘粤桂黔滇川八省的关隘就在常山,故有“八省通衢”之说。常山县城的西门命名“来远门”,意思也是指南方八省的远道而来,踏上两浙路行政区的第一步就是常山。所以,宋代朝廷命名常山为“两浙首站”并竖碑于常山县西的白石镇。

  常山,自北宋起,南方八省到京城之路,就是从常山的“两浙首站”走钱塘江水路转大运河到达京城,尤其南宋时期,都城在杭州,常山“两浙首站”更加名副其实。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