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常山:瓷釉流光溢彩

2023年07月21日 09:39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毕建国

  两宋时期,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域外的海上交通、贸易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期间,常山制瓷业抓住契机,在继承本窑系传统的基础上,烧制出了器型规整、制作精致的青白瓷、彩绘瓷、黑釉瓷和乳浊釉瓷,产品行销国内外。

  考古调查及根据实地挖掘情况显示,宋代常山名窑群主要有李家岗瓷窑址、大陈山瓷窑址等8处。其中,球川镇范围有2处,青石镇范围有4处,大桥头乡与何家乡范围各有1处。从中可以大体发现当时常山的瓷釉流光状况,这里举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李家岗瓷窑址,位于球川镇黄泥畈村李家岗自然村的东侧小山坡上,系北宋龙窑,窑身长约40米、宽3.5米。残片堆积集中,堆积层有2.2米,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该窑以烧制碗、碟、罐、执壶等日用品为主。支烧方法有匣钵装烧和泷垫垫烧两种,垫圈种类有烛台形、喇叭形等,碗多数为撇口式,少数为瓜棱式。釉色青中泛黄,并发现有窑变症状,乳浊釉以蓝中泛紫为主。产品胎质紧密细致,呈灰色,器物施满釉。

  大陈山瓷窑址,位于青石镇九龙山村横山头自然村。窑址为龙窑,残片堆积丰富,但窑床无存。堆积层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周边胡柚山上残片到处可见。该窑址主要以烧制韩瓶为主,罐钵次之,釉呈茶叶米色,有光泽,胎质细腻呈灰色,有喇叭形垫柱,高约12厘米。当地现存两只完整的出土韩瓶,高25厘米,器物表面施满釉。

  缸窑山瓷窑址,又称大塘后瓷窑址,位于青石镇大塘后村西塘边自然村缸窑山上。遗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可见窑床,系龙窑,堆积层最厚处约5米,该窑址以烧制各式缸为主,兼烧罐、钵、碗等器物,窑具仅发现垫柱一种。产品施满釉,釉色酱褐,略有杂青色,胎质坚密,呈暗红色。

  罗汉山瓷窑址,位于大桥头乡大桥村罗汉山自然村东约50米小山岗上,属龙窑。残品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有碗、钵、罐、瓶等,碗为撇口式,罐为二系深腹式,窑具发现两种垫圈。产品施青色釉,略泛黄,有光泽,色呈灰色。

  从以上例子可见,当时常山创烧的瓷器数量比较多,品种也有数类,不限于自给自足。

  另据《宋史》记载,宋代浙东运河和钱塘江出海口成为重要的海外贸易通道。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辽和西夏阻断,当时大部分对外贸易改由海路进行,乃有“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又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南宋初山东半岛被金人占领,与日本、高丽等国的贸易全部移至明州(今宁波),输入的货物以木材、黄金、宝刀、硫磺、人参、药材为多,输出的货物主要有瓷器、丝绸、腊茶、书籍、文具等。这些商品许多由内地发往都城临安(今杭州),或通过临安发往内地。常山地处吴头楚尾、钱塘江源头,是唐宋以来南方诸路通往京城的主要驿站,又是水陆更替的重要码头。到了南宋,由于建都临安,常山从区域上又进入了国家核心层,以致有众多文人士大夫南渡迁居常山,亦有诸多货物在常山港中转集散。因此,当时一些瓷器涌入常山的场景是可以想象的,以致于常山后来出土的宋代瓷器比较多,品种也比较丰富。

  经向县文保所了解,目前常山文物库藏两宋瓷器,在册的有1590多件(套),主要有瓷碗、瓷碟、瓷罐、瓷瓶、瓷壶、罐钵、瓷炉、瓷盒等。其中,北宋龙泉窑青瓷斗笠碗为国家二级文物;北宋影青瓷刻划花碗、北宋龙泉窑青瓷刻划花碗、北宋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瓷碗、北宋影青瓷葵口碗、北宋影青瓷执壶、宋褐釉瓷堆塑魂瓶、宋青瓷龙虎瓶、宋影青瓷贴塑龙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