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莹的家国情怀

2023年08月23日 09:29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陈修杭 毕建国

  樊莹(1434-1508),字廷壁,号澄江,常山绣溪(今何家乡)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樊莹是当时著名的清官,他在《云间有感》诗中写道:“日日奔波日日忧,镜中华发忽盈头。青山有梦不归去,绿水无情强自留。公馆时尝粗粝饭,行囊依旧木棉裘。也知富贵非吾分,只为君恩未少酬。”表明了他心中浓厚的家国情怀。

  一

  “公生明,廉生威。”官员要想卓有成效地报效家国,必须公道正派、清正廉明,樊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明成化四年(1468),樊莹被授行人,出使西川(今四川中部)。入川时,当地官员将金银财物献给樊莹说:西鄙之人愿以芹曝之献。樊莹大惊,问道:“为什么要拿金银财物献我?”众官员答道:“你不远千里来到鄙地,风尘仆仆,十分辛苦,献上方寸之物聊表心意。”樊莹听后怒斥道:“我入川以来,一路乘车骑马,驿站也安排饭食,并未感到辛苦,而且效劳朝廷是我职责所在,哪能接受你们礼物。我奉朝廷之命来此办理公务却收受你们的财物,这与市场上买卖东西有何不同?”当地官员几次进献,樊莹坚决不受。当地人十分崇敬他的清廉美德,事后用其拒收的金银财物建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却金亭”,以此纪念他的清廉。

  明代应天府(今南京)多勋戚大臣,素来是难治之地。樊莹以自己的智慧与各勋戚周旋,不畏权贵,留下了良好的声誉。

  孝宗时,太监蒋琮任南京守备。弘治二年(1489),言官姜绾等人弹劾蒋琮与民争利。蒋琮对姜绾的奏疏逐条争辩,并反咬刘恺、方岳等人以及南京各部违法的事情,长达数年的宦官言官之争由此开始。言官方面,给事中韩重借星象异常,要求斥逐太监蒋琮和郭镛等人,以消弭天怒,孝宗不作答复。宦官方面,太监陈祖生奏告户部主事卢锦、给事中方某私自种植南京后湖(皇家苑囿)田地。孝宗派太监何穆、大理寺少卿杨谧重新核定后湖的田地,并且审查姜绾与蒋琮互相揭发奏告的事情。第二年,何穆、杨谧呈上奏疏,称府尹杨守随查出卢锦、方某判案有误,御史不予弹劾上奏,只纠举宦官的过失,有失言官的职责。孝宗解除卢锦等人职务。而所核定的蒋琮私自接受进献土地之事,却被何穆、杨谧隐瞒,称揭发的事情均属诬陷。孝宗下诏逮捕姜绾等人,御史伊宏等人力争,孝宗不听,将姜绾等人降级调出朝廷,而对蒋琮却不加追究。尚书王恕、李敏和御史张宪先后进言,说蒋琮与姜绾同罪不同罚,有失公正,孝宗也没有接受意见,从此蒋琮愈发无所顾忌。

  这些案子沉积多年,许多官吏因忌惮蒋琮,对言官案采取回避态度,不予审理。弘治元年(1488),樊莹调任应天府尹,后来受命审理此案。樊莹表面上对言官案不表示异议,暗地里对蒋琮展开调查。蒋琮还以为樊莹是个听话的人,于是对樊莹不以为意。后来,蒋琮因发掘聚宝山伤了皇陵地脉一事露出马脚,樊莹连同蒋琮超越本分、穷奢极侈、打死商人等各种罪行一同上奏。最终蒋琮被判孤身充军,被陷者皆脱罪称快。吏部尚书大学士杨一清赋诗“堂悬生鱼非矫激,身骑猛虎还从容”,对樊莹公道机智大加赞赏。

  二

  “智是智谋,勇是力量。”做人拥有了这两种品质,才能无坚不摧、无攻不克。为了更好地报效家国,樊莹始终坚守“智勇兼全”。

  樊莹任松江府知府时,松江的赋税繁重。自从周文襄公以后,法令虽还是原来的法令,但负责执行的官员已非同昔人,因此弊病百出,其中较严重的是运输时的耗损问题,公家累积了很沉重的债务,有权势的家族每年都要求偿还,而掌管仓库的文书人员又想尽方法侵占窃取。众人都知道这种事,却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樊莹到任以后,每天谨慎地了解筹划,很快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要领。

  他认为,运送时有所耗损,主要是因为运夫无人统一指挥,于是一些狡诈之徒有机会从中动手脚,倒霉的却是一些老实善良的人。依照原来的规定,夏季的田赋是满足军队的需要,而运粮食与供应织造递送的费用,都出自秋粮,往往要延后运送,耗损既多,弊病也由此发生。

  于是,樊莹上请不招募民间的运夫,使用粮长的专职运送来替代,而宽减各种货物的费用来优待他,税赋除了常运米以外,其余的一律征收白银。这样一来,那些被派遣专职运粮的人,因为与切身利害有关,都不敢浪费;而掌管收纳计算的人,因出入的数量都有明确的记载,无法私自吞没;而以白银来纳税,负担反而比用粮食减轻,民众也乐意配合。于是累积多年的弊病一下子除去了十之八九。

  樊莹还革除收购米粮的囤积户,以减少粮长的侵占,以民间商人来代粮长运送布匹,而以准许其顺道运送私人的商品贩卖,作为帮公家运送的代价。巡抚下令其他各州都实行这些方法。

  弘治十六年(1503),景东卫(今云南)发生瘟疫,云雾遮日,连续七天分辨不清白天黑夜;龙山雪片大如手掌,庄稼禾苗尽毁;宜良地震风暴;曲靖发生火灾,烧毁房屋不知其数。一时间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人心惶惶。孝宗认为这些天灾人祸,都是因为官吏失职,强取豪夺,不得人心,于是命樊莹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按云贵。樊莹到云南后,经常巡行各地监察吏治,查办弊案,严明纲纪,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余人。还查清指挥吴勇侵吞府库钱财、图谋逃脱罪责而虚夸的“景东之变"一案,因而威名大震。据《云南通志》记载,樊莹巡按云南贵州时,年已七十,还经常跋涉于穷岩绝险、瘴疠毒侵之地体察民情,所到之处,老百姓感动至极流出眼泪,都说:此官为我等保障,恩主父母也。

  此外,樊莹巡抚云贵时,修城池,厉兵马,赈贫穷,抚流民,威服西隅之地。当时,有土族首领强夺平民之牛,平民听说樊莹来到,就向樊莹告状。樊莹说:“你回去,你家的牛今天一定还给你。”平民回家后,土族首领果然将牛牵还平民,并到樊莹面前谢罪。一日,又有土族首领聚兵造反攻城,土司不能制止,向樊莹求救,樊莹说:“这些逆贼怎能如此猖狂?不要直接派兵攻打他,去直捣他的巢穴,灭他族类。”土族首领闻讯,当即畏服退兵。

  三

  “家是小小国,国是大大家。”当不能两全时,小家必须服从大家,同时,只有管好小家,才能对得起大家。这种关系,樊莹无时不记挂心间。

  樊莹老来得子,因长期为官在外,家属不能相随,其子樊垔在家深受慈母徐氏宠爱,养成骄横任性的顽拗性格,徐氏对此实在无可奈何。

  樊莹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多谋善断,办事雷厉风行。凡他任职所在,豪门权贵、纨绔子弟都不敢肆意妄为。然而,他却为儿子教育问题,时常暗中叹息。

  有一次,樊莹的一位表弟到南京贩卖柑橘,见到樊莹就说:“表哥,你那公子在家不听母教,终日游手好闲,挥霍无度,还依仗你的权势作威作福,乡亲们都有怨言,把表嫂的头发都气白了。”樊莹听后,不禁潸然泪下,恨不得马上回家训子。无奈国事缠身,只得写了封家书交表弟带回去。信中写道:“奢侈是万恶之源,奢侈者必多欲。凡奢侈多俗之人,做官则贪污受贿,居家则祸害乡民。望吾儿戒奢节欲,善待乡亲,莫坏为父一生清名。但愿浪子回头金不换,千万好自为之,切切至嘱。”可是,樊莹的谆谆告诫,丝毫未起作用。 正德元年(1506),樊莹自感年迈体衰,更加牵挂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再三请退。经四次上章奏请,终于获准还乡养老,诰封资政大夫,赐有月廩舆夫享用。然而樊莹回家后并没有安享清福,依然过着勤劳简朴的生活。他平易近人,常荷锄下田,乡亲们都喜欢前来与他聊天。樊莹一方面想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儿子,一方面又谆谆教诲儿孙们不能因为是官家子弟而傲视乡亲,要平等待人,生活上不能特殊,不能好逸恶劳等。每当酷暑农忙季节,他总是戴着笠帽,坐着竹轿,叫儿孙们抬着他穿行于田野阡陌之间巡视。人们问他为何不使用所赐的轿夫,偏要儿孙们去抬轿?他回答说:“我并非为了去看庄稼,而是为了要儿孙学习劳动,克服游手好闲的恶习啊!”谁知懒散成性的樊垔旧习难改,当着父亲的面无可奈何地勉强依从,背着父亲依然故我,气得樊莹仰天长叹道:“王荆公安石曾言‘凡为官者,子孙往往无德,以习于骄恣硗薄故也。’我养子不教,枉为朝臣,愧对乡亲,愧对祖先啊!”说罢,捶胸顿足,痛心不已。

  正德三年(1508),正值宦官刘瑾专权骄横期间。因樊莹在任时曾有言论抨击刘瑾,刘瑾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以隆平侯争袭之事诬陷他。又追责樊莹任松江府时为苏民困擅自减征官布一事,罚米五百石,追夺诰敕,削籍为民。樊莹素来清贫,从此更加穷困。这时,樊莹又一次把儿子叫到身边,痛心疾首地说:“为父晚年遭此冤情,我儿若再顽梗不化,不思进取,为父定要含冤九泉了。”说罢,悲痛欲绝。樊垔终于被感动得流下泪来,从此他的行为开始有所收敛。樊莹于风烛残年之际,遭此不白之冤,气愤难平,从此一病不起。他于弥留之际,最后一次把儿子叫到床前,喃喃叮嘱道:“我将不久于人世,对我的丧事,切勿铺张,不要请和尚做功德。我就不信做道场能使人在冥间得福。希望你能成全我的志愿,切勿受那些风俗习惯的影响。”言讫瞑目而逝。时为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终年七十五岁。樊垔悲痛万分,为保全父亲的清名,谨遵父嘱,于翌年将灵柩草葬于本乡华堂里大尖山。

  此后,樊垔一改放荡不羁、骄横懒散的旧习,奋发读书,后来考中了秀才。事隔十一年后的正德十四年,樊垔奋笔上疏为先父申诉冤情,终使樊莹得到昭雪,受赠太子少保,谥“清简”,重行敕葬大礼。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