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鐩:留诗常山绵爱愁

2023年10月25日 09:39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毕建国

  赵汝鐩何许人也?赵汝鐩(1172-1246),是南宋江湖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字明翁,号野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初官东阳主簿,转诸暨主簿,入辛弃疾幕府;嘉定中监镇江府榷货务,改临安(今浙江杭州)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后又知安吉州(今浙江湖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卒于任,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他是江湖诗派中笔力比较雄放的或曰最有豪气的诗人,与赵师秀并称“南宋宗室最有成就诗人”,代表着宗室诗歌的最高水平,在当时颇负盛名。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

  何为南宋江湖诗派?事实上南宋江湖诗派并非一个严格的文学团体,也没有共同的文学宣言,只因南宋刻板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集而得名,其中的诗人大多是布衣,即使做官也是下僚小吏,他们生活年代不一,身份复杂,但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认识到江西诗派堆砌典故成语的毛病,尽可能用白描手法,不用或尽量少用典故,力求浅显易懂。

  赵汝鐩一生大多数时间在今浙江的东北部任职,所以,他多次因公或因私往返经过常山,常山可谓其江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他留在常山的诗词看,每次走进常山,他的心情都是爱愁交加。爱的是绚丽多彩的常山山水和热情好客的常山百姓;愁的是国衰民穷、社会黑暗,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以及行役江湖的艰辛无奈。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本着这股爱愁交加心情而留诗常山的。

  其一留诗常山道中绵爱愁。那是一个早春,赵汝鐩赶赴东面就职路经常山,留下《常山道中》诗曰:“寒谢春才展,匆匆二月中。算来晴几日,多是雨兼风。烟草迷村碧,山桃夹竹红。浮名能役我,策马几回东。”一、二两句交待了出行的时间和概况:寒冬过去了,春天刚刚展开她的美丽画卷;在这早春二月,我正匆匆地行走在常山道中。三、四两句介绍今年早春天气状态:屈指算来没晴几天,大多是雨兼风的天气,说明当日也是阴雨绵绵、寒风吹袭,可见诗人心情欠佳。五、六两句通过描写常山道中迷人风景生发想象:在烟雨迷濛之中,茁壮成长的草木把一路上的村庄映衬得碧绿似翠;突然看到前方有几株山桃,从葱绿的竹林中伸出红花点满的枝头正在随风摇曳,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这山桃红枝头在早春风雨中凄迷摇曳,是不是告诉我“希望就在前头”。七、八两句发出感慨:唉,功名利禄能驱使我呀,为了功名利禄,我不知多少次策马向东赶路了。赵汝鐩不愧为江湖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就是实在,大大方方地流露真情,他在本诗中未用任何典故和成语,但效果显现。他以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生动地表现出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厌倦宦游生涯的思想情感。

  后来的某个春天,赵汝鐩又在经过常山道中之后,通过对一路来所见所闻的回顾提炼,写成了著名的《途中》一诗。诗曰:“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烟江远认帆墙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该诗写春日途中所见所闻,从苦雨忽而放晴写起,开始就流露出一种惊喜愉悦之情。接着两联写花下双燕引雏、枝头雄鸠唤偶,远处江面帆影、山中农舍机杼声声,给人一种上下远近、耳目所及、美不胜收的印象。最后则集中推出一个镜头,用最美的意境结束全诗,赏心悦目,令人难忘,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和向往。《途中》所描写的景致:雨后云开天晴,燕戏花下,鸠鸣树梢,江面帆影隐隐可见,山舍机杼声微微可闻,水边柳丝传出几声莺啼等等,似乎在其它诸多描写“常山道中”或“招贤古渡”的宋诗中曾有所见。该诗最后一句“翠条浓处两三莺”,同曾几《三衢道中》最后一句“添得黄鹂四五声”,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二留诗常山江畔绵爱愁。那是一个秋天,赵汝鐩客居在招贤渡临溪的楼阁,留下《招贤渡溪阁晚望》诗曰:“溪流清到底,十顷浸秋光。烟重光加色,风狂雁失行。尘埃双老鬓,天地几斜阳。何处一声笛,征人暗断肠。”一、二两句描写在临溪楼阁凭窗晚望所见的美丽场景:近俯一溪碧水,清澈见底;平眺秋天夕阳的光芒浸没在广阔的溪水中,波光粼粼而柔和自然。三、四两句换个角度描写秋烟秋风的无情:远望炊烟四起、吹上天空,使夕曛变色;秋风狂吹,使空中飞雁慌乱而失去阵形。诗人在此借景抒情,无形中表达了对社会黑暗、朝政昏庸、忠奸不分的忧虑之情。五、六两句发出感慨:尘世间我与夕阳两个白发老头正在遥相观望,天地间此刻又有多少像我一样的白发老人正在仰望夕阳而发呆。最后两句表达内心忧伤: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一声长笛的杳渺之声,使我这个寄宿他乡的征人,突然追忆往昔而暗自神伤、闻笛断肠。

  赵汝鐩另有两首诗似乎是《招贤渡溪阁晚望》的续篇。一首是《闻舟中笛》,诗曰:“横笛秋篷底,衔山夕照残。孤音起水面,余韵到云端。吹怨芦声惨,含凄雁影寒。有人江阁上,敛翠凭栏干。”另一首是《江阁夜》,诗曰:“小阁临江迥,疏帘带雾钩。云鸿遥影灭,滩月碎光流。诗思偏宜夜,衰髯不耐秋。渔灯三两点,隐隐荻花洲。”因为这两首诗与《招贤渡溪阁晚望》相比,前一首韵味相近,后一首似有连续,所以都有可能是当夜续篇或他日在招贤江阁所作,但目前缺乏依据,只能留待后考。

  另外,赵汝鐩留下的著名七古诗《耕织叹》,长期以来一直触动着天下(当然包括常山)有识之士的心灵。该七古诗共两章24句,写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的不合理现象,内容深刻、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晓畅,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情系百姓的一贯思想和写作特色,令人难于忘怀。

  南宋江湖诗派另一杰出代表、与赵汝鐩相交四十年的刘克庄评价赵汝鐩诗曰:“明翁诗兼众体,而又遍行吴楚百粤之地, 眼力既高,笔力益放。卷中歌行跌宕顿挫,剸蛟缚虎手也。”而赵汝鐩留给常山的诗,更是爱恨情愁俱融其中,这种爱国忧民之情怀一直感动后人,至今绵延不断。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