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万缘话蓬桥

2024年01月10日 10:14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胡志刚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路,有水流的地方也便有桥。相信每座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故事有精彩也有平淡,就像有的人伟大,而有的人平凡。

  悠悠岁月,漫漫痕迹。拨开历史尘封,古桥连古通今,也寄托着无尽的乡愁,那些饱经沧桑的古桥就像翘首以盼的老者,期待着每位回乡的游子。

  这一回把探寻的目光,停留在我曾经工作过的辉埠镇双溪口村彭川溪的一座桥上,这座桥名叫“万缘桥”。缘份,这几乎是大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为人处世讲缘份,也就很自然的会功成事遂了。

  双溪口村周边的东湖、彭川、才里3条河流,从3个不同的方向经年不息地缓缓流淌,最终汇聚在双溪口村蓬桥湾旁,由南向北流入狮子口水库。蓬桥湾溪滩边有一条古道,它是用石板与卵石铺成的,宽约两米,蜿蜒向前,途经松香门村、狮子口水库区、特畈村,然后直达常山县城,全长约10公里。据当地人回忆:在常芳公路没开通前,这条古道是芳村镇山区农民贩运山货至常山县城的唯一通道,每天人来人往,运送物资,络绎不绝。那时候,在蓬桥湾的溪水两岸架着一座木桥,在木桥附近还建有一座凉亭,为路人来往通行、休息赏景提供便利。

  作为交通要道的木桥,当年又有哪些人从桥上经过呢?走得最多的当然是普通百姓,繁重的农耕生活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木桥从不嫌贫爱富,无论是车辚辚马萧萧浩浩荡荡地通过,还是打赤脚农民的肌肤之亲,都一样敞开它宽容的胸怀,接纳着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子民。凡是路过此地的人皆赞美双溪口村蓬桥湾是个好地方。

  可惜如今凉亭现已不存在,而木桥因为不稳固,时常会被洪水冲倒,使交通受阻。木桥冲了又建,建了又毁,人们途经这里只能从溪流中涉水而过,这样既不方便,又容易在蹚水中遇险,每每谈及此事,人们仍感到心有余悸。

  河水潺潺,诉说千年悠长故事;古桥静卧,埋藏百年动人传说!

  相传清乾隆年间(1760年前后)的某个秋天,芳村山区岩前村有位青年秀才赶赴省城参与秋闱(古代科举制度之一,一般在每年8月举行,故称“秋闱”)。身背书篮手提雨伞的他,步履匆匆地来到了双溪口村蓬桥湾(今地名)溪岸边,举目眺望只见微波荡漾,那时的溪上还未有桥,只得独自涉水过河。他初来乍到也不知溪水深浅,心想:“慢慢试着走过去,总不会有事吧!”谁知从浅水处走着时,倒也平安无事,一走到溪水中流处,不慎双脚打滑,整个人就掉进了一个深水漩涡里,一刹那,人全被溪水冲走。在这危急关头,一介书生毫无逃生之力,只好在深水中边挣扎边喊道:“救命啊,救命啊!” 这时,正遇附近王子山灵光寺有位武僧路过此地,听到溪水中有人呼救,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溪中,双手将青年秀才紧紧托起,救上岸来。由于青年秀才身体原本孱弱,经溪水这么一折腾,既饱饮了溪水,又受到了惊吓,当即昏迷不醒、神志不清。武僧见状,轻声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随后,武僧毫不犹豫地把这位溺水书生背上了王子山灵光寺,让他在寺庙里安心静养,待恢复健康后再作计议。

  青年秀才在灵光寺调养期间,众武僧对他悉心照料,每天煲汤喂药,饭菜吃饱,身体很快恢复。某日上午,主持方丈前来探视这位秀才,亲切地问道:“小施主,何方人士?有何贵干?这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禀告方丈,小生姓程名明仁,年方二十,芳村山区岩前村人氏,家无父母,有兄长一个,因秋闱临近,小生急忙赶赴省城,意欲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不幸前几天落水被淹,被一位师父救起,救命之恩,感激不尽,还望方丈赐教。”方丈听罢,捋一捋长长且白白的胡须,双手合十:“小施主年轻有为,乃国之大幸,民之宏愿也,祝小施主一帆风顺,金榜题名。”“我不想去赶考了,方丈师父。”秀才程明仁站在方丈面前,虔诚地说,“近期小生在贵寺庙调养身体,众师兄弟待我情同手足,使我超度众生,我已深思熟虑,拜你为师,愿做一名佛门弟子。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秀才说:“我的生命是灵光寺师父给的,我更要知恩图报,要像众师兄弟一样,一心向善,为民谋福。”方丈听了秀才的话,接着说:“小施主,你想皈依佛门,以何为义?” 秀才心诚志坚、义正辞严答道:“救济为义。”当日,青年秀才就沐浴更衣、剃发为僧,赐法号智仁。

  此后一段时光,智仁和尚在灵光寺与众武僧认真练武、潜心念经。此外,他还主动帮助武僧们认字读书,学习高深的佛经义理,时不时还下山去帮助当地村民书写红白喜事对联,日行善事,分文不取,甚得武僧、村民赞赏。

  智仁和尚在灵光寺吃斋念佛、修身养性已有些时日,始终未忘“救济为义”的初心,如今就待付诸实施了。于是某日他主动去找主持方丈面谈,说道:“师父,我想在蓬桥湾的溪岸边建一座石拱桥,供来往行人方便,避免涉水遇险,您意如何?”方丈双手合十,微笑着说:“你既有如此善心,为民造福,佛祖自然会保佑你的。智仁啊,老衲早年也有此宿愿,实乃因造桥耗费巨大,本寺难以筹资承担,只好作罢。如今你想要造桥,如何策划,不妨说来一听。”智仁和尚直截了当地说:“关于筹资,我有两个办法:一是变卖自家的两亩良田,将这笔钱全部奉献给寺庙,作为建石桥的启动基金。二是到王子山周边的各个村庄去向施主化缘,讲明造石桥的意义所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有一天村民们会慷慨解囊,乐意布施,与佛结缘的。”“智仁啊,你讲的不无道理。好,明天你就身披袈裟,手持木鱼下山去化缘吧!”

  第二天早晨,阳光灿灿,秋风习习。智仁和尚与一位武僧赶早起身,各自身披袈裟手持木鱼下得山来,走进了一个叫东山根(现名)的村庄里,他们一边手敲木鱼,一边口中念声:“手持木鱼笃笃敲,灵光寺庙要造桥。石桥架在溪两岸,万人通行成大道。”他们反复敲打接连诵念,“笃、笃、笃”的木鱼声引来诸多村民,其中包括一位里正(古时村长),大家都好奇地围来观看,这时从人群中挤出一位老大爷先声发问:“师父,你说是灵光寺要为大家造石桥,那真是太好了,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石桥造好了,再也不用涉水。请问何日动工?”智仁和尚听了答道:“我们灵光寺先带个头,还得靠大家齐心合作,出力出钱,自愿布施,待经费筹备齐了,就择日动工。”旁边那位武僧插话道:“这位小师弟已将家中分得的两亩良田卖了,所得的饷钞全部奉献给寺庙,作为启动资金。”大家抱以热烈掌声,表示赞扬与敬意。起先发问的那位老大爷听了两位和尚的一番解说,确信造桥之事真实无疑,迅即回家去带来一两碎银作为布施,紧跟着又有好几位大爷、大伯也陆陆续续回家带来了一些碎银子,并将它们交给两位师父。最后快要结束时,忽然走出一位老大娘,把头发簪上的一枚银簪子拔下来,交到和尚手上,说:“师父,我老婆子没有碎银子,就把这个银簪子典当了作为布施吧!”老大娘这番举动更让两位和尚感动!智仁和尚眼看着面前有如此多的碎银子,心想:“大家的力量真伟大啊!有他们的抱团支持,何愁石拱桥还建不成?”又想,“为了取得施主的信任,今天化缘所得的银两暂存里正家中,待建桥动工时再来领取,这样各位施主也就更加放心了。”

  智仁和尚把这个想法告诉同来的武僧,他也心领神会,完全同意智仁和尚的想法,并照此办理。当天,两位和尚回到灵光寺,智仁和尚向主持方丈禀告了当天的化缘情况,方丈听了高兴地说:“万事开头难,万心民为本。今天你们在行善积德的道路上已跨出了第一步,只要不怕艰难困苦,最终定会玉汝于成!”

  从此以后,不管天晴下雨,还是酷暑严冬,智仁和尚都坚持每天下山去化缘,目的是为了早日建成石桥。三年来,他走遍了条条崎岖山路,淌过无数溪水小涧,有时甚至要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最终,他筹足了三千两白银。随后就立即召匠计值,运宋畈之石,按计划动工,人心所向,终于建成一座拱形像半圆月的单孔石拱桥,桥面平坦坚实,桥身古朴隽秀,宽约4米,长30余米。智仁和尚“救济为义”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方丈师父为此甚感欣慰,题桥名为“万缘桥”。当地有首赞美诗,将“万缘桥”三个字嵌入诗中,诗曰:“青山绿水风光好,溪流两岸建石桥。佛陀化缘银三千,万民布施功德高。”因此,蓬桥也叫万缘桥,流传千古!

  “万缘桥”是一个能够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暖洋洋的午后,总能看见河边有人伸着长长的鱼竿优哉游哉地钓着鱼,看见湿地上有野鸭觅食,时常有白鹭低空飞旋。三月的田野中有金灿灿的油菜花,岸边有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树,树下有嬉戏的孩童……这也许就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桃花源吧!

  这座古桥,将古道连通,不管天晴下雨,交通都很方便,人们从此不再发愁。桥面上磨损得凹凸不平的砖块石条,足以证明当年桥上车水马龙,商旅不绝的盛景,为古时常山、芳村来往的必经通道。现已成为双溪口村的一道靓丽风景,常有外地游客来拍照打卡留念。

  已度过200多个春秋的“万缘桥”,过去承担的使命是交通要道。古道与古桥,都是以往双溪口村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值得今人好好珍惜并悉心维护。

  “万缘桥”,一座记得住昨天,传承在今天,延续在明天的桥;一座将世间的缘分链接在一起的桥,相信它会慎始如终地护佑着每一位从桥上走过的人们!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