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

2020年09月27日 11:04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山背村中古樟树

  白石虎

  有文史记载,“深山藏古寺”这句话最早是宋徽宗赵佶用来作画的题目,这位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曾有“深山藏古寺”的诗句流传,而在我县辉埠镇辉埠村的山坳里还真有现实版的“深山藏古寺”。

  这座古寺名叫“延寿寺”,据常山古县志载:延寿寺在县北三十五里,宋淳熙二年建(1175)。国朝咸丰八年(1858)被毁,同治八年(1869)僧华会同首士谢恩儒、杨宇知等募捐重建。是常山县最早的一座寺院建筑之一。据考,我县建县虽1800多年,但在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我县改称信安县。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复称常山县,而延寿寺建于1175年。可见延寿寺初建的时间,比复名常山县早了100多年,难怪辉埠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先有延寿寺,后有常山县”,也有其自圆其说的道理。

  我在一个有闲的时间段里,约得单位的胡先生、顾先生,一同前去拜访辉埠镇的延寿寺。临行前,去了一个电话,辉埠村干部王新平满口答应做了向导。穿过辉埠的古镇、古街、古樟、古牌坊,弯进了名叫五谷殿自然村的后山坞,映入眼帘的是连片新近开发的胡柚、油茶基地,只几分钟时间,新平就说:“你们看,延寿寺到了。”

  在一片浓郁的大樟树下,延寿寺院落身藏其中,我们缓步前行,顿觉阴凉了下来。古院墙上爬满了垂帘似的青藤,“深山藏古寺”——果然名不虚传。跨进一道院门,可见原先的石柱底座,院中古树参天。右边是管理的厢房,王新平说,小时候,他也常常来此游玩,管理房里还有两位老者居住,只是现在有些破败,已经“人去楼空”。他听老一辈介绍,延寿寺庙原先占地十来亩,一共有三进,以此逐进渐高,呈现太子椅坐落状。在第三进中,我们还见到慈眉善目的佛像整齐地摆放着,旁边有残香和烧剩的红烛。据说,每年来此烧香进佛者络绎不绝。

  前不久,偶尔翻阅《常山历史文化丛书》的《古代诗词》卷,发现了一首写于明代的“延寿寺即事”诗:“招寻闲扣白云扉,一角香台涌翠微。庭鸟因风来竹院,山花随月上人衣。炉烟细入帘波卷,萤火轻于佛面飞。幽景最宜尘外赏,此中谁与问禅机。”其中“庭鸟因风来竹院,山花随月上人衣”两句引起了我寻幽探景的极大兴趣,如果“庭鸟”是因为微风吹“竹院”招来的,那么,在“山花”浪漫的季节里,诗人难道是“月夜”来访?

  而我们今天是在“秋老虎”横行的高温中午造访,显然是见不到“月色”和“萤火”。按照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规律。“日未落,月已出”的现象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上半月,而“日已出,月未落”的现象是出现在农历的下半月。我想,诗人也许是在春意盎然的下午出发的,来到延寿寺已经黄昏时分,此时的辉埠大贡山南簏,有一弯新月高挂天空,“炉烟细入帘波卷,萤火轻于佛面飞。”诗人沉醉在大自然幽静阔达的怀抱中,在红尘之外,在延寿寺中,是“问禅”的最佳时机,那是多么的惬意呀。

  今天,我等在天地之间,在这苍山翠林之中,至多只是山坳中的匆匆过客。虽然延寿寺因为缺乏修缮和管理,显得十分破败,但是此地已经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描摹的胜境,因为它绵延着千年的文化底韵。我们有理由相信:若是有缘人赏识,这里必能恢复其往日之禅意;而新一代的辉埠人,也完全有能力把“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打造成为新时代的人文福地!

  沿着绿荫覆盖的小道转了一圈,再回望行将消失千年古刹,我的头脑中忽然跳出一位哲人留下的诗句:美终究是美/即便是在她凋谢的时候/爱始终是爱/即使在他们死亡的今天……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