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中淤桥

2024年04月01日 15:03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中淤桥

  胡志刚

  老家金川街道胡家淤村原由上淤、中淤、下淤三个村组成,201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合三为一,该地方对外交通简单地说就是“三桥一渡”。三桥即是上淤村的“蚯蚓桥”,中淤村的“大桥”,下淤村的“底脚桥”。一渡就是后溪(常山港)渡。这“三桥一渡”是胡家淤村民每天生产、生活来往的必经之地,三座桥建好后均有简易公路与老205国道相连,如今又有95联盟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通畅,区位优势凸显。

  民国和建国时期,蚯蚓桥和底脚桥都是由几块大石头相间铺设而成,供过往行人踩石而过。蚯蚓桥5孔、长46米、宽5米,当时政府补助1万元,它于1989年建成。底脚桥于1962年、1976年两次涨水被毁,1986年民办公助改建成4孔、长54米、宽4米、高3.2米的中水位空腹式石拱桥,1987年4月底完工,由嵊县新市建筑队承建。

  中淤桥修建于1941年,是一座6孔、全长30米的中水位条石行人桥。建国初期在桥头还立有两块石碑(记载捐银修桥人的姓名及捐银数等内容)。1967年国家补助3600元建成,1968年8月被洪水冲塌1孔,当年修复增加1孔,1982年又被洪水冲毁,是年民办公助改建成5孔,长52米、宽5米、高4.5米,设有安全墩,是座荷载汽-10、拖-3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板面桥,1983年5月底完工,也由嵊县新市建筑队承建。

  全地方的中心点是中淤村,中淤桥顺理成章地成为全村最繁忙的交通要道。

  还记得家乡那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桥吗?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帮年少天真的伙伴、一伙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的家乡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在这里令我深深体会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从呱呱堕地开始,这座桥就陪伴我成长,在这里我爬过、走过、跌过,我们风雨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儿时的回忆恍如昨日、近似眼前……

  记得那时上小学的我每到课间或中饭后休息时间,必定要呼朋唤友来这座桥上玩耍,小桥的另一边地里种有很多果树,我们经常会去采摘,果实又香又甜,让人垂涎欲滴爱不释手,由于没有人看管,果实很快便“尸骨”全无,后来果园主人经多方打听原是我们这些小屁孩捣的“鬼”,只能无奈摇头作罢,告知我们家长下不为例。

  暑假和寒假这里更是我们的“狂欢”季,扔下书包心情放松的我们可尽情驰骋。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也过得特别慢,河水也出奇的清澈,在桥下戏水,顺便从石头缝里抓些小鱼、小虾、小蟹,径直往嘴里塞,可别说是一种享受,末了还带些回家,时常会受到父母的夸赞,也因此能打上一段牙祭。还时常攀爬桥上的石栏杆或桥边的古樟树,一跃而下就像平台跳水,那真叫一个“爽”!

  冬天下雪了,桥面上全是积雪,嘴里呵着热气,不管嘴唇发紫双手通红的我们,尽情地玩起了堆雪人、打雪仗,那各种造型滑稽的雪人会令自己也捧腹大笑。河里结了厚厚的冰,那时可没溜冰鞋,穿着棉鞋或布鞋上去就开溜,左三圈右三圈直溜得额头冒汗为止。

  从小到大,这座桥见证了多少的欢乐与泪水。夏夜每当黄昏时分,小桥上总会聚集着许多乘凉的乡亲,大家谈天说地,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琐事。农历新年的节日气氛特别浓厚,家家户户在门前贴上春联,燃放鞭炮,小桥那边也听得到噼里啪啦的回响声。

  就因这小桥是地方上与外界联络的要道,不论是喜事、白事基本上都要经过这小桥。记得有一次,村里一位做了多年豆腐生意的健壮男人,晚饭后在桥边散步乘凉,因护栏被洪水冲毁得荡然无存,一个趔趄竟坠桥身亡,就在一片哭声震天之中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诀别了家乡、永别了小桥。

  于是村里痛定思痛决定拆建此桥,将这座事关民生的桥重建拓宽,增设不锈钢护栏。该项目经县交通部门立项为中淤桥拆建工程,2023年11月份开始建造,于2024年3月底全部竣工。投资260万, 50米长,8米宽,村级以征地拆迁费作为配套,浙江顺成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搭建连心桥,厚植家乡情,一座崭新稳固的中淤桥终于横跨在家乡的小河之上。

  小桥是村庄的灵魂,它见证着溪水的流逝和村庄的变迁,沿着小桥漫步,感受着水流的脉动和历史的气息。短短几十载,家乡桥梁的变迁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步伐,也见证着家乡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梦想。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