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口拱桥

2024年01月24日 09:51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王春国

  双溪口拱桥,原名“双溪桥”。嘉庆《常山县志》:“双溪桥,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下宋畈,国朝乾隆二十四年,里人汪禹偕万福寺僧省一倡建。”

  双溪桥,之所以又叫双溪口拱桥,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凡是走过双溪口拱桥,都会被双溪口那边的美景吸引,此外,还想探寻为何石拱桥立于此处。

  双溪口拱桥位于宋畈村东边。因石拱桥的建立,又有了“蓬桥湾”的地名。民间习惯称宋畈双溪口蓬桥。现今,由于行政区域的调整,则称为辉埠镇双溪口。

  双溪口,蓬桥湾,天造地设,一域纯生态的三角洲,今天依然存在。三角洲的三个方位都是苍翠山林,两溪合一,水在山脚下静静流淌,山莺飞舞,翠鸟在溪水旁啄鱼。水岸的田野处为湿地状态,部分地块让勤劳的百姓改造成了农田,一眼望去,充满生机,又有田野之美。尤其是伫立在石拱桥上,美妙之感油然而生。难怪宋朝诗人曾几在此写下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鹏四五声。”千古美篇,以《三衢道中》为题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之课文。

  双溪口拱桥,原来是常山境内的通徽古道与通淳古道,在此重叠交叉而过的一个枢纽节点。通徽古道,是由常山港支流虹桥溪水路及溪畔陆路蜿蜒而来,由此地(桥)或走东鲁或走彭川,翻过千里岗去开化、去徽州。通淳古道是常山港连接新安江淳安境内的一条古道,由常山县城向东北而行,经箬岭、独岭,在达坞村南塘自然村进入狮子口水库底下的古道,与通徽古道并轨,到达此地经过双溪口拱桥,去芳村,去芙蓉后,或走东源翻东岭、走西源,最终都从常山毛良坞灯盏坑出常山境内,经淳安白马去淳安。

  双溪口拱桥,有两条古道。用今天的话讲,一条国道,一条省道,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在唐宋时期就人流量很大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经过,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古桥,历史文化渊源流长。

  石拱桥建造之前,一直是一条木头架构的。每年的汛期,总让人觉得风险担当,忧心忡忡。到了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宋畈望族汪氏偕僧人建石拱桥。据民间传说,僧省一,为能使此桥坚固宽敞以及方便路人来往,除在汪禹捐资外,又每天身披袈裟,手敲木鱼,千家万户,处处化缘,筹集造桥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其不懈努力,终于在蓬桥的原址上重新建造起了一座双溪石拱桥,并因为万方捐助,取名为“万缘桥”。同时,还造了一座凉亭于桥头,以便人们歇息。

  万缘桥,双溪桥,属单孔如虹跨两岸,桥洞如半圆月,跨度10多米,桥高10多米,桥面宽两米余。人在桥上很是一种美妙之感,尤其是汛期的山洪从桥下流至溪口与丁溪水汇合,最终汇入虹桥溪,再入常山港。双溪口万缘桥的建成,不仅造福民间百姓,还成了古道上的一处美景。当地有一位先生特地赋诗赞美,并将“万缘桥”三个字嵌入诗中:“青山绿水风光好,溪流两岸建石桥。佛院化缘银三千,万民布施功德高。”

  双溪,指的是桥的上方的两条溪。一条是辉埠镇东鲁溪,从东坑(后称东湖)流出,经东鲁、后社、夏家,流入双溪,另一条是辉埠镇彭川溪,水由西坑(与东坑相对方向,都是千里岗南麓)流出,经彭川、洞口、宋畈等地流入双溪。两溪汇合在桥下,桥外就是双溪口,有意思的是,在溪口又见一条溪水从东而来,相约双溪水去常山港和东海。这条溪与黄坞岭流下丁溪最终形成了三江口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双溪桥、万缘桥,还是蓬桥湾,人走在此处,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或慢步桥头溪边,或四周环顾,或远眺俯瞰。

  那桥两端的卵石铺就的古道,无论是往哪个方向都是漫长地延伸。因为,通境古道由此延伸。那桥头的凉亭里,一拔又一拔歇息的过客,南来北往。伫立在双溪古桥,那伟岸的三衢山就矗立在桥的西面三里地,又加上有一条古道是从三衢山脚下过来的,三衢山故事与传说又是桥头凉亭文化的主题。那桥外虹桥溪进出的船之埠头,即使今天,仍然给人以过客上下的印象。因为,虹桥溪既是水路,又是溪边古道,又为常山境通徽古道与通淳古道同轨的一段,很是热闹。加上船埠头的下游一里地处还一处闻名的“米屯坝”,留给过往客人浓浓的古韵文化与津津有味的民间故事,让人流连忘返。

  双溪口、蓬桥湾、石拱桥,这是一域文旅胜地,如今,它仍然以一域纯粹生态,一域田园山水,一域古道古桥古凉亭古埠头文化呈现,一域水工文化与农耕文化互衬彰显,一域诗人足迹地。假如,未来可以实现这样的“诗和远方”:能结合本区域特色文化,丰富文旅内涵,将三衢山历史文化、赵公岩(清献书岩)历史文化、三衢山脚一门十八进士文化融入其中,三衢山石灰工业遗址、于谦石灰岭公园、三衢石林景区等地做成五公里地方文旅特色文化区,在它的核心地蓬桥湾依山傍水建上一些高中低居所,让游客可以在此游玩,美哉!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