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龙山寺坑

2024年03月28日 10:48 来源:今日常山 作者: 编辑:钱志勤

  听说辉埠镇大埂村被列为浙江省文化古村落,成为古村落利用保护重点村。由此,突然萌生了重游位于大埂村境内的龙山寺坑的冲动。

  当我把想法在建材厂(原常山县属国有大企业)厂友群婉约地透露出去后,没想到即刻得到了不少厂友的呼应,特别是大埂村的几位老厂友,即刻张罗起了向导、用餐、陪同诸事宜,令我深受感动。

  龙山寺坑40年前就去过了。她源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条峡谷,蜿蜒七八公里。峡谷两侧山高林密,峰峦叠嶂;谷内溶洞众多、奇石突兀;峡谷景点密布、传说颇多。那时,我们刚参加工作,大家结伴而去,年轻的时候去龙山寺坑用心看风景、寻古迹的少,嬉戏、打闹的多。虽已过去40年,但龙山寺坑的独特风貌,常常勾起我年轻时的朦胧回忆。

  这次重游,特别要感谢厂友吴正良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埂人,专门为我们请了村里一位曾获评浙江省优秀调解员的吴金土老先生给我们做景点讲解员。

  吴老先生是个“龙山通”。谈起龙山寺坑景点、传说、故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老先生虽已72岁高龄,但体格硬朗,十分健谈,聊天时幽默风趣、潮言潮语连篇。与先生交流不一会儿,大家就开始叫他潮叔了。

  我们一行人在大埂村委会带上了潮叔、吴兄,驱车前往龙山寺坑。不到1分钟,第一个景点“仙人桥”即映入眼帘,这是一座石拱桥,桥跨约6米,宽约3米,桥两侧各有3级台阶,中间平坦。桥西头不到1米,沿小溪并排耸立着两棵古樟,主杆约需两个成人合抱粗大,树冠郁郁葱葱。两棵迎客樟颇似两个迎宾礼仪,向来客招手致意,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汽车从“仙人桥” 东侧驶过,一会儿,迎面扑来一面陡坡,汽车似飞机爬升艰难上坡。上了陡坡,就是龙山寺坑外有名的灵合水库:库坝似乎刚整修过,两侧坝面石块砌就,水泥勾缝;水面碧波涟渏,水鸟嬉戏;库内目之所及处,青山延绵,美不胜收。汽车过坝顶柏油路,从坝内西侧小路绕山帖库前行,小路泥泞,好在开了不过两公里,潮叔就让我们在一个小山岙停车。下了车,就是龙山寺坑口位置了。右侧半山中,一条高架由南而北飞入山洞,即为361省道严家隧道南入口。

  就要进入龙山寺坑景区了,内心不免有几分激动。我们从高架桥底步行进入龙山寺坑,潮叔见我们步履过快,忙挥手招呼大家说:“慢点。”说龙山寺坑,路长不过几公里,但景点密布,只能漫步,不能疾行。

  说话间,潮叔指着路右侧一处灌木茂密、从高而下近乎垂直的带形山沟,说这就是著名的常山十大古景点之“严谷甘泉”。可惜随着361省道开通,遗迹虽存,但泉水已不再。潮叔说:“严谷甘泉对面半山腰,即龙山寺坑口左侧,原本有一座‘外埠头塔’,与后面要讲到的‘龙洞’右前方约500米处、半山中的‘里埠头塔’相对应。塔高约3米,园形,乃寺内高僧圆寂后所立的墓塔。”

  过了严谷甘泉不远处,潮叔指着脚下的石子路说:“这些石子路是后来铺上的,此前这里叫‘十八步’景点。”十八步,顾名思义,实际上是18级台阶,地势险要,两侧山高峰险,奇石突兀,树木葱笼。

  上了十八步,向前约一里许路段内,只见左边流水潺潺,路径弯曲,两侧山上景点星罗棋布,先是有一组突兀悬空的奇石,被人称作“牛笼袋”。牛笼袋往上有一段小山包,人称“牛背岭”。牛笼袋酷似牛体附睾,牛背岭神似牛后背,大自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水流左侧有一石厅,人称“野宫殿”。厅内石壁上有天然石桌、石柜。野宫殿对面半山腰上,一块“飞来石”横卧在一块突出的石柱上,似坠非坠,人从下面路过,只要往上一看,不免加快脚步,生怕巨石掉落。

  沿牛背岭往上看去,是著名的“石钟”景点。石钟实为一个山峰,因形似古时寺院悬挂的大钟而得名,山形奇特。

  潮叔相告,这里原本还有更多的景点,比如山左侧远处有一处叫“石天井”的景观,三进、形方、洞天,很是壮观。可惜已被早年烧石灰采石破坏。脚下原本有连续的两座石拱桥,一来一回,巧妙地保留了景点的原始风貌,现也难觅踪影了。

  过了一段两边石壁光滑、景点繁多、原本水流击石的碎石铺就的路段后,我们已经进入了“千步岭”。千步岭是一段约有一里地的平缓上坡路,很适合人们漫步聊天、“消化消化”密集的景观风貌。越过千步岭,坑路继续往前延伸,左边是一个大山坞,名谓“金椆坞”。相传坞内有一巨大金椆树,坞深山高,雾朦缭绕。山坞左边高山上,最负盛名的“龙山寺”“仙人洞”就在这座山的半山腰处。自山脚往上攀登,山路除了偶有几个石头垒就的台阶,大多都是小路。小路沿途错落着“五云洞天”“琴台石”等景点。“香炉峰”是龙山寺前的一组巨石。

  据潮叔介绍,相传古龙山寺始建于康熙年间,共有三进,分“前殿”“中殿”“后殿”,后殿两侧是厢房。庙内设有观音、如来、十八罗汉,弥勒众多佛像。古时寺中香火旺盛,香客信徒常年不断,寺庙在解放初被毁。记得40年前到龙山寺坑,看到的已是一块只有残垣断石地基的遗迹了。现在在龙山寺原址上,有好事者建起砖混结构的一座寺庙,设有佛像。在其左侧还建了偏房,偏房旁水池内,一个从山中接出的自来水龙头开着,水流不断。

  从龙山寺遗址左前方下去,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仙人洞”。听闻“仙人洞”近在眼前,大家加快了步行的速度。然而,洞前的三四丈岩石路,甚是难攀。幸好洞前长有一根手臂粗细的藤蔓,自洞口往下生长,游玩者唯有攀藤拾级而上,方可进入洞。此藤我给它命名为“牵手藤”,还望人们在攀藤进洞时好生保护。仙人洞洞内可视面积约200余平方,洞高约2米至5米,洞顶及四周,奇石嶙峋,有多处隐洞向内延伸,到底通往何处,尚待后者勘探究竟。

  出了“仙人洞”下山,由原路往里走约五六百米光景,左侧一座大山,即为“龙山”。“龙山”半腰处有一溶洞,谓“龙洞”,又叫“龙宫”,传说中的神龙就居住在此。“龙洞”前几乎无路,我们手牵手、脚垫脚、披荆斩棘,费了好大力气,进了“龙宫”。“龙洞”洞口状若“鱼”形,从洞内向外看,好似一条神话中的飞鱼,拖着长长的尾巴,腾空而去。洞高略高于“仙人洞”,洞顶洞壁奇石与“仙人洞”相似。洞内有两处隐洞向内延伸开去,其中右侧石壁中的一处隐洞,洞形圆整,洞径约六七十公分,适合圆形物体进出。大概这里就是神龙进出的门洞了吧?

  潮叔说,传说龙山上的这条神龙从这里破壁而出,形成了龙山寺坑;神龙在出山时掉了几片龙膦,形成了严谷甘泉;神龙在龙山寺坑口稍作停顿,形成了现在在灵合水库;神龙沿灵湖行至大埂村口,发现大埂地方一片繁华,人口众多,当心伤及乡民生命财产,遂在大埂村口处游回龙宫,在神龙回游处,人们为了纪念神龙慈悲,建了一座“回龙奄”,也叫“剃头寺”,保存完好。

  潮叔介绍,龙洞前方山脚原本有一石天井,洞厅宽敞、视野开阔,可同时容纳二三百人;龙洞再往里走约三四公里,就是开化县封家野家堂村了,里面有大埂人田地,以前常有人进出劳作。

  龙山寺坑回来的路上,潮叔很认真地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游了半天的龙山寺坑,有什么感想?潮叔的提问,使我陷入沉思:龙山寺坑古景有待修复,龙山寺古迹有待复原,龙山寺坑的传说、故事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范大全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20004708号-7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